研究生教育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 研究生教育» 导师风采

张成岗

640 (16).jpg

邮箱:zcgweb@126.com

个人简介

张成岗,陕西白水人,2278游戏中心官网特聘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20余年。2020年9月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2278游戏中心官网开展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中医药与肠道菌群、肠道菌群与慢病防控、菌心说与双脑论、心理认知与精神障碍、氢分子医学等。

1.结合「生命起源与进化」和「人菌共生」深入开展「中医生命科学」研究

围绕「中医生命科学」的四个核心层次即「物质、能量、信息、时空」,从「生命起源与进化」和「人菌共生」的角度开展研究,结合「菌心说」学说的核心思路「饥饿源于菌群」,探究「解码中医」的突破点。如能证明「肠道菌群为人体编码饥饿基因」,那么,将有助于回答「吃五谷、生百病」以及「慢病源于肠道」等问题,促进慢病防控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2.基于「肠道菌群优先原则(GFPP)」的饮食习惯和方法研究

我们已初步证明通过靶向肠道菌群进行干预,在稳定肠道菌群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人体可以有效地提升自愈能力,有利于改善慢病症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能够提升身体健康能力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并与临床机构合作,发展出协助患者在围手术期减少胃肠道不适的方案,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在证明「肠道菌群健康,人才能健康」的基础上,开展健康管理与慢病防控实践,推动以体重控制和胃肠道炎症改善为主的研究落地应用。

3.以循证医学模式对中医辟谷健康管理技术进行研究

中医辟谷是值得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健康管理技术。结合「饥饿源于菌群」的新发现,针对中医辟谷技术开展深入的循证医学研究,尤其是明确辟谷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与人体健康状态改善的相关性,对于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4.针对科学假说「穴位和经络可能是线粒体通道」开展研究

从生命起源与进化角度考虑,线粒体本质上是24亿年前起源于α-变形菌的微生物,被其他细胞捕获后形成共生体,为细胞通过氧化磷酸化而提供能量。在「饥饿源于(肠道)菌群」启发下形成「呼吸源于线粒体」的新思路,提出「穴位和经络可能是线粒体通道」的科学假说,目前正在进行深入研究,预期将发表高质量、高影响力学术论文。

5.开展「氢分子医学与中医药」相关研究。

针对近年来兴起的「氢分子医学」开展研究,尤其是结合肠道菌群产氢能力与人体健康和药食同源等内容,结合部分中药发挥作用可能与促进肠道菌群产氢能力增加有关,因而将从人体的氧化还原平衡状态角度阐释中医药发挥作用的「氧化还原平衡机制」出发,为阐释中医药作用机制做贡献。

主要成果

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和证明"饥饿源于菌群"并形成"菌心说"学说和"双脑论(菌脑主吃、人脑主思)"观点,进而提出"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四元数矢量数学模型"和"菌粒阴阳学说",为理解"慢病源于肠道"、使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并推动中西医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为理解"人微共生(人体与微生物共生)"与"人微互作(人体与微生物相互作用)"自然现象的合理性、必然性与科学性提供了重要线索,并为从"上医治微病(人体共生微生物异常)"角度落实"上医治未病"提供了关键切入点。共发表学术论文323篇,其中SCI期刊论文97篇,出版专著《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实践》和《新医学·菌心说·云医院》各一部;获国际PCT发明专利2项,获中国发明专利17项;获中国计算机软件版权1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7项科研成果奖励。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张成岗. 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四元数矢量数学模型构想[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15): 1-7.

(2)张成岗. 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四元数矢量模型的生物学意义与医学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16): 1-8.

(3)张成岗. 动机进化论:关于自然界从生命起源进化到人类的学术思考[J].医学争鸣,2021,12(5):1-8,12

(4)张成岗, 巩文静, 李志慧, 高大文, 高艳. 医学3.0为中西医融合发展提供新机遇[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40(10):1258-1263.

(5)张成岗, 巩文静,李志慧,高大文,高艳. 基于肠道菌群和菌心学说探讨中医现代化发展新思路[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 35(9):4304-4307.

(6)Zhang CG*, Gong WJ, Li ZH, Gao DW, Gao Y. Research Progress of Gut Flora in Improving Human Wellness [J].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2019, 8(2):102-105.